服务热线
010-89720299
PCBA成品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线路板,而PCB线路板最基础的便是线路,下面就介绍关于PCB线路板设计布线规则图解及PCB设计布线参考因素解析,PCBA克隆加工及PCBA开发加工中对于PCB线路板布线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。
PCB布线应遵循的基本规则
一、控制走线方向
输入和输出端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。在 PCB 布线时,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,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,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。信号串扰对PCBA加工成品的功能影响较大。当 PCB 布线受到结构限制(如某些背板)难以避免出现平行布线时,特别是在信号速率较高时,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,用地线隔离各信号线。相邻层的走线方向示意图如下图。
二、检查走线的开环和闭环
在PCB布线时,为了避免布线产生的“天线效应”,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收,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形式,否则可能给PCBA加工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。
要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。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,而自环将引起辐射干扰。
三、控制走线的长度
1. 使走线长度尽可能的短
在 PCB 布线时,应该使走线长度尽可能的短,以减少由走线长度带来的干扰问题
2. 调整走线长度
PCBA加工对时序有严格的要求,为了满足信号时序的要求,对PCB上的信号走线长度进行调整已经成为PCB设计工作的一部分。
走线长度的调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。
走线长度的调整常采用的是蛇形线的方式。
四、控制走线分支的长度
在PCB布线时,尽量控制走线分支的长度,使分支的长度尽量短,另外一般要求走线延时tdelay≤trise/20,其中trise是数字信号的上升时间。走线分支长度控制示意图
五、拐角设计
在PCB布线时,走线拐弯是不可避免的,当走线出现直角拐角时,在拐角处会产生额外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。走线拐弯的拐角应避免设计成锐角和直角形式,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辐射,影响PCBA加工成品性能。同时锐角和直角形式的工艺性能也不好。要求所有线与线的夹角应大于等于135°。在走线确实需要直角拐角的情况下,可以采取两种改进方法:一种是将90°拐角变成两个45°拐角;另一种是采用圆角。圆角方式是最好的,45°拐角可以用到10GHz频率上。对于45°拐角走线,拐角长度最好满足L≥3W。
六、差分对走线
为了避免不理想返回路径的影响,可以采用差分对走线。为了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,可以选用差分对走线来实现高速信号传输。前面介绍的LVDS电平的传输采用的就是差分传输线的方式。
1. 差分信号传输优点:
2. 差分信号的缺点:
PCB上的差分对走线如下图
3. 设计差分对走线时,要遵循以下原则。
七、控制PCB导线的阻抗和走线终端匹配
在高速数字电路PCBA加工和射频电路PCBA加工中,对PCB导线的阻抗是有要求的,需要控制PCB导线的阻抗。在PCB布线时,同一网络的线宽应保持一致。由于线宽的变化会造成线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匀,对高速数字电路传输的信号会产生反射,故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。在某些条件下,如接插件引出线、BGA封装的引出线等类似的结构时,如果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,应该尽量控制和减少中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。
在高速数字电路中,当PCB布线的延迟时间大于信号上升时间(或下降时间)的1/4时,该布线即可以看成传输线。为了保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阻抗正确匹配,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终端匹配方法,所选择的匹配方法与网络的连接方式和布线的拓扑结构有关。
八、设计接地保护走线
在模拟电路的PCB设计中,保护走线被广泛地使用,例如,在一个没有完整的地平面的两层板中,如果在一个敏感的音频输入电路的走线两边并行走一对接地的走线,串扰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。
在数字电路中,可以采用一个完整的接地平面取代接地保护走线,接地保护走线在很多地方比完整的接地平面更有优势。
根据经验,在两条微带线之间插入两端接地的第三条线,两条微带之间的耦合则会减半。如果第三条线通过很多通孔连接到接地平面,则它们的耦合将进一步减小。如果有不止一个地平面层,则要在每条保护走线的两端接地,而不要在中间接地。
注意:在数字电路中,如果两条走线之间的距离(间距)足够并允许引入一条保护走线,那么两条走线相互之间的耦合通常已经很低了,也就没有必要设置一条接地保护走线了。
九、防止走线谐振
在PCB布线时,布线长度不得与其波长成整数倍关系,以免产生谐振现象。
十、布线的一些工艺要求
1.布线范围
布线范围尺寸要求如表,包括内外层线路及铜箔到板边、非金属化孔壁的尺寸。
板外形要素 | 内层线路及铜箔 | 外层线路及铜箔 | ||
距边最小尺寸 | 一般边 |
≥0.5(20) |
≥0.5(20) |
|
导槽边 |
≥1(40) |
导轨深+2 | ||
拼板分离边 | V槽中心 | ≥1(40) | ≥1(40) | |
邮票孔边 | ≥0.5(20) | ≥0.5(20) | ||
距非金属化孔壁 最小尺寸 |
一般孔 | 0.5(20)(隔离圈) | 0.3(12)封孔圈 | |
单板起拔扳手轴孔 | 2(80) | 扳手活动区不能布线 |
2. 布线的线宽和线距
在PCBA组装加工密度许可的情况下,应尽量选用较低密度布线设计,以提高无缺陷和可靠性的制造能力。目前一般厂家加工能力为:最小线宽为0.127mm(5mil),最小线距为0.127mm(5mil)。常用的布线密度设计参考如表。
名称 | 12/10 | 8/8 | 6/6 | 5/5 |
线宽 | 0.3(12) | 0.2(8) | 0.15(6) | 0.127(5) |
线距 | 0.25(10) | |||
线焊盘距 | ||||
焊盘间距 |
3. 导线与片式元器件焊盘的连接
连接导线与片式元器件时,原则上可以在任意点连接。但对采用再流焊进行焊接的片式元器件,最好按以下原则设计。
a. 对于采用两个焊盘安装的元器件,如电阻、电容,与其焊盘连接的印制导线最好从焊盘中心位置对称引出,且与焊盘连接的印制导线必须具有一样宽度。对线宽小于0.3mm(12mil)的引出线可以不考虑此条规定。
b. 与较宽印制线连接的焊盘,中间最好通过一段窄的印制导线过渡,这一段窄的印制导线通常被称为“隔热路径”,否则,对于2125(英制即0805)及其以下片式类SMD,焊接时极易出现“立片”缺陷。具体要求如图。
4. 导线与SOIC,PLCC,QFP,SOT等器件的焊盘连接
连接线路与SOIC,PLCC,QFP,SOT等器件的焊盘时,一般建议将导线从焊盘两端引出,如图。
5. 线宽与电流的关系
当信号平均电流比较大时,需要考虑线宽与电流的关系,具体参数可以参考下表。在PCB设计加工中常用oz(盎司)作为铜箔的厚度单位。1oz铜厚定义为一平方英寸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,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μm。当铜箔作为导线并通过较大电流时,铜箔宽度与载流量的关系应参考表中的数据降额50%去使用。
PCB布线时应考虑的因素
一、焊盘大小
焊盘中心孔要比元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。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。焊盘外径D一般不小于(d+1.2mm),其中d为引线孔径。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,焊盘最小直径可取(d+1.0mm)。
二、印刷电路板电路的抗干扰措施
1. 电源线设计
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,减少环路电阻。同时,使电源线、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,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。
2. 地线设计
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。低频电路的地应尽量采用单点并联接地,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。高频电路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,地线应短而粗,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的大面积铜箔。
接地线应尽量加粗。若接地线用很细的线条,则接地电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,使抗噪声性能降低。因此应将接地线加粗,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许电流。如有可能,接地线应在2~3mm以上。
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板,其接地电路构成闭环能提高抗噪声能力。
三、去耦电容配置
四、各元件之间的接线
2024-12-16
2024-12-13
2024-12-12